根據調查,在中國,35-44 歲,32.3% 的人有缺牙問題。而應對缺牙,可以選擇“種植牙”。但因為有著種種的疑惑和不信任,很多人們在缺牙之后,忍著,拖著不去處理:種植牙真的那么好嗎?能維持多久?
今天,我們借助飛納電鏡,給大家看看口腔科學家和廠家們為了給患者一顆可靠的種植牙,在植牙研究上做了哪些努力。也為大家心中的疑問答疑解惑。
為什么叫種植牙?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種植牙是不是種一顆牙呢?實際上不是的。種植牙種的是金屬鈦或鈦合金制成的像螺釘一樣的“種植釘”,如圖 1 所示(也稱“種植體”“植入體”)。為什么叫“種植”呢?實際上,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很神奇的,種植體植入牙床之后,會與骨組織會發生相互識別和相互作用,通過類似骨折愈合的生理過程,與牙床的牢牢結合到一起,Branemark 早把這一過程稱為“骨結合”。
圖1. 種植體掃描電鏡圖片
每一個種植體都是精心設計的
種植體就像地基承受咬合壓力,“地基”能否打的牢,主要看種植體的表面形貌與處理方法。在種植體植入數小時后,血液、組織就將各種細胞,蛋白輸送給種植體,并開始發生骨合成代謝。
而粗糙度是影響這個過程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像爬山虎爬不了玻璃一樣,細胞,蛋白也沒法在光滑的表面上扎根發芽。實踐中,種植體的表面結構和粗糙度是經過精心的設計。
種植體表面粗糙度又分為宏觀,微觀粗糙度。
宏觀表面粗糙度:毫米到微米范圍。種植體的宏觀幾何形狀,包括螺紋螺釘和宏觀多孔,產生適當的宏觀粗糙度,可以直接改善初的種植體的穩定以及后期骨組織機械互鎖后的結合力。
圖2. 種植體宏觀表面結構 螺紋高度 374 微米
微觀表面粗糙度:通常在 1-10 微米范圍。Junker 等人在文章里強調,微米級的微觀粗糙度表面,可以獲得骨生長與種植體骨結合。
圖 3. 種植體微觀表面結構 微孔 2.12 微米
既然表面粗糙度這么重要,有沒有簡單方法對其進行量化測量呢?
我們利用飛納電鏡*的 3D 立體重建和粗糙度測量功能,可以對種植體的粗糙度進行量化分析。下圖中綠色的線 1 用來測量其宏觀粗糙度,紅色的線 2 測量微觀粗糙度。測得種植體的宏觀粗糙度為 Rz 168 微米,微觀粗糙度為 Rz 22 微米。對比上面理論可知,此型號種植體表面粗糙度設計較為合理。
圖 4. 種植體粗糙度量化測試
科學家們的工作還遠未結束,下一篇文章我們會帶大家一起了解種植體的清潔度是如何檢測的。
傳真: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虹橋鎮申濱路 88 號上海虹橋麗寶廣場 T5,705 室
版權所有 © 2018 復納科學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2015467號-2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